【原标题】美国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入世”过程中继续提供帮助
据kun.uz报道,近日,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和外贸部部长扎姆希德·霍贾耶夫与美国大使乔纳森·亨尼克举行会谈。
会谈期间,双方就共同解决双边合作问题的平台的有效性交换了意见,特别指出战略伙伴关系对话的潜力,该对话框架内的首次会议于2021年12月举行。
此外,会议强调,双方承诺将继续密切合作,包括在“C5+1”倡议框架内,该倡议已成为加强中亚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有效和重要工具。
同时,双方分析了乌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现状。美方表示愿意在乌加入该组织的过程中继续提供帮助。
双方还讨论了乌和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合作框架内达成协议的执行情况,涉及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
此外,还讨论了纺织部门伙伴关系的前景。在此背景下,讨论了乌纺织品出口至美国市场的优惠贸易制度的前景。会谈后,双边表示将继续在双边议程的优先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新闻多一点:
据“详实网”今年9月报道,美国劳工部自2011年以来首次在其《TDA报告》中将乌兹别克斯坦列入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有效性的最佳类别。
报告中强调,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该国制定了有效的国家政策来打击强迫劳动和使用童工等行为,并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强化了这一领域的刑事责任。
美国劳工部童工和强迫劳动办公室主任MarciaEugenio说:“乌兹别克斯坦确实正在成为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进步的国家典范。”
鉴于乌所取得的成绩,美国劳工部宣布将乌国产的棉花从所谓的“使用童工及强迫劳动生产的商品名单”中删除。
该决定取消了对美国进口乌国棉花及其制品的正式限制,从而为纺织品的出口开辟了新机会。
回顾一下,2007年,BBC在《新闻之夜》节目中发布的一篇报道,让乌国棉花的命运被改变。
报道称,乌国的强制性童工在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棉花产业中,每年会出现两个半月。自由欧洲电台立即跟进,指出“这种强制童工的使用是有意为之的国家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国官员们纷纷出面指责这是“现代奴隶交易”的典型例子,人权组织纷纷发起抗议,超过300家欧洲和北美企业宣布抵制乌棉,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H&M、Tesco、IKEA、Adidas等公司。
直至2022年3月,国际棉花运动联盟宣布结束全球抵制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呼吁。
据悉,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历史悠久,素有“白金之国”美誉。有数据显示,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业年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约占乌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来源:kun.uz
编译:周洁
监制|张兴鼎 编辑|胡嘉琛